浙江省化学品安全协会欢迎您!

专业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动态专业知识

氨的危害分析及安全措施

来源:班组安全 发布时间:2024/04/25

氨是有毒气体,
广泛用于生产作业过程中

氨气容易液化,
液氨常被用作制冷剂

氨具有可燃的特性,
遇明火可发生爆炸

液氨一旦泄漏,
对泄漏点周围的影响范围大


1.png

让小编带你回顾

几起典型液氨泄漏事故

以案示警!


       四川眉山某凤食品厂生猪屠宰场液氨“4・21”泄漏事故

         2013年4月21日20时05分,四川眉山某凤食品厂生猪屠宰场冻库液氨管道封头脱落发生液氨泄漏,事故造成 4 人死亡、 22 人急性氨中毒。

2.png


       山东威海某山合和食品有限公司“11・28”氨泄漏事故

           2013年11月28日17时13分,山东威海某山合和食品有限公司生产厂房内液氨管路系统管帽脱落而导致液氨泄漏,造成7人死亡、1人危重、3人重伤、2人轻伤。

       上海某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 8・31 ”重大氨泄漏事故


         2013年8月31日10时50分许,上海某牌冷藏实业有限公司发生氨泄漏事故,造成15人死亡、7人重伤、18人轻伤,直接经济损失约2510万元。

       事故直接原因:氨压缩机房操作工在氨调节站进行热氨融霜作业时,严重违规采用热氨融霜方式,导致发生液锤现象,压力瞬间升高,致使存有严重焊接缺陷的单冻机回气集管管帽脱落,造成氨泄漏。

       吉林长春某源丰禽业有限公司“ 6・3 ”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

        2013年6月3日6时10分许,吉林某源丰禽业有限公司主厂房发生特别重大火灾爆炸事故,造成121人死亡、76人受伤,17234平方米主厂房及生产设备损毁,直接经济损失1. 82亿元。

            事故直接原因:宝源丰公司主厂房一号车间女更衣室西面和二号车间配电室的电气线路短路,引燃周围可燃物。火势逐步蔓延到涉氨制冷设备和输送管道区域,燃烧产生的高温导致氨设备和氨管道产生物理爆炸,导致大量氨气泄漏,加剧了燃烧,最后导致爆炸。

3.png

一、氨存在的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分析

       1.火灾、爆炸危险性

       氨的火灾危险性为乙类。如果发生液氨泄漏,遇明火有发生火灾爆炸事故的危险性。

       装置配套的各类电气设备,配电柜、电气开关、电缆桥架可能因接地或接零及屏护措施不完善,耐压强度低、耐腐蚀性差等原因造成漏电、短路而导致电气事故。

       由于氨具有易燃易爆等特性,任何电气方面的事故都可能会引起火灾爆炸事故的发生。

4.png


       2. 中毒、窒息

       液氨具有较大毒害性,氨若泄漏,遇作业场所通风不良、防护措施不当,存在中毒的危险,浓度过高时可以在较短的时间内致人窒息死亡。

5.png


       3. 触电

       配电间、各种以电力为能源的动力、照明等电器设备,电缆因故障、误操作、过负荷、老化失修、雷击等原因,不仅本身有可能发生火灾爆炸等危险,而且可能直接造成人身触电伤害和设备财产损失。

6.png


       4. 噪声、振动

       氮制冷系统运转时,压缩机以及各类风机、泵和电动机,调节阀和管道等会产生严重的噪声与振动危害,长时间处于期间可造成听力下降,并可能引发慢性神经性疾病。操作间与压缩机间有效隔离、进入压缩机间佩戴耳塞是保证噪声伤害的有效手段。

7.png


       5. 低温冻伤

       在氨制冷过程中,液化的氨温度可达-33C,液氨由容器或管道连接处发生泄漏,喷溅到人体或不慎接触到皮肤,会造成皮肤低温冻伤。


8.png

       6. 机械伤害

       氨制冷系统中存在电动机、泵、压缩机、风机等机械设备。在泵与电动机的连轴器、设备传动装置、设备的旋转部位等处存在着机械伤害的危险。

       一旦防护装置失效、设备故障、人员操作失误等,人体或人体的一部分进人运行的机械部件内或与运动部件接触,就有可能受到机械伤害。

9.png

       7. 腐蚀

       液氨(氨气)泄漏、挥发,遇水分形成碱性腐蚀物质,冲洗废水流入低洼处可造成基础腐蚀;含氨湿空气可对环境内设备、管道造成腐蚀侵害,引发使用寿命降低或造成其他破坏。

       此外,由于地震、雷电、暴雨、高气温及严寒等不良自然条件,如强烈的地震和雷电侵袭可能造成建(构)筑物和高大设备、液氨储罐、液氨及氨气输送管道等破坏,致使液氨等危险化学品大量泄漏,进而引发中毒和窒息、化学灼伤、火灾、爆炸事故等人员伤亡事故的发生。

二、涉氨的一般安全措施

       1. 操作安全

       严禁利用氨气管道做电焊接地线。严禁用铁器敲击管道与阀体,以免引起火花。

       在含氨气环境中作业应采用以下防护措施:根据不同作业环境配备相应的氨气检测仪及防护装置,并落实人员管理,使氨气检测仪及防护装置处于备用状态;作业环境应设立风向标;供气装置的空气压缩机应置于上风侧;进行检修和抢修作业时,应携带氨气检测仪和正压式空气呼吸器。

       充装时,使用万向节管道充装系统,严防超装。


11.png


       2. 储存安全

       储存于阴凉、通风的专用库房。远离火种、热源。库房温度不宜超过30°C。

       与氧化剂、酸类、卤素、食用化学品分开存放,切忌混储。储罐远离火种、热源。采用防爆型照明、通风设施。禁止使用易产生火花的机械设备和工具。储存区应备有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液氨气瓶应放置在距工作场地至少 5m 以外的地方,并且通风良好。注意防雷、防静电,厂(车间)内的氨气储罐应按《建筑物防雷设计规范》(GB50057——2010)的规定设置防雷、防静电设施。

12.png

       3. 运输安全

       运输车辆应有危险货物运输标志,安装具有行驶记录功能的卫星定位装置。未经公安机关批准,运输车辆不得进入危险化学品运输车辆限制通行的区域。

       槽车运输时要用专用槽车。槽车安装的阻火器(火星熄灭器)必须完好。槽车和运输卡车要有导静电拖线;槽车上要备有2只以上干粉或二氧化碳灭火器和防爆工具;防止阳光直射。

       车辆运输钢瓶时,瓶口一律朝向车辆行驶方向的右方,堆放 高度不得超过车辆的防护栏板,并用三角木垫卡牢,防止滚动。不准同车混装有抵触性质的物品和让无关人员搭车。运输途中远离火种,不准在有明火地点或人多地段停车,停车时要有人看管。发生泄漏或 火灾时要把车开到安全地方进行 灭火或堵漏。

       输送氨的管道不应靠近热源敷设;管道采用地上敷设时,应 在人员活动较多和易遭车辆、外来物撞击的地段,采取保护措施并设 置明显的警示标志;氨管道架空敷设时,管道应敷设在非燃烧体的支 架或栈桥上。在已敷设的氨管道下面,不得修建与氨管道无关的建筑 物和堆放易燃物品;氨管道外壁颜色、标志应执行《工业管道的基本 识别色、识别符号和安全标识》(GB7231——2016)的规定。


13.png


       4. 应急处置原则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保持呼吸道通畅。如呼 吸困难,给氧;如呼吸停止,立即进行人工呼吸并就医。

       皮肤接触:立即脱去污染的衣着,应用2%硼酸液或大量清水彻底冲洗并就医。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大量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彻底冲洗至少15分钟并就医。

       灭火方法:消防人员必须穿全身防火防毒服,在上风向灭火。切断气源。若不能切断气源,则不允许熄灭泄漏处的火焰。喷水冷却容器,尽可能将容器从火场移至空旷处。灭火剂:雾状水、抗溶性泡沫、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置:消除所有点火源。根据气体的影响区域划定警戒区, 无关人员从侧风、上风向撤离至安全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穿内置正压自给式空气呼吸器的全封闭防化服。如果是液化气体泄漏,还应注意防冻伤。禁止接触或跨越泄漏物。尽可能切断泄漏源。防止气体通过下水道、通风系统和密闭性空间扩散。若可能翻转容器,则使之逸出气体而非液体。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液体泄漏物。用醋酸或其他稀酸中和。也可以喷雾状水稀释、溶解,同时构筑围堤或挖坑收容产生的大量废水。如有可能,将残余气或漏出气用排风机送至水洗塔或与塔相连的通风橱内。如果钢瓶发生泄漏,无法封堵时可浸入水中。储罐区最好设水或稀酸喷洒设施。隔离泄漏区直至气体散尽。漏气容器要妥善处理,修复、检验后再用。

       隔离与疏散距离:小量泄漏,初始隔离30米, 下风向疏散白天100米 、夜晚200米;大最泄漏,初始隔离150米, 下风向疏散白天800米, 夜晚2300米 。

三、做好涉氨作业人员安全教育培训

       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专门培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熟练掌握操作技能,具备应急处置知识。

       严加密闭,防止泄漏,工作场所提供充分的局部排风和全面通风,远离火种、热源,工作场所严禁吸烟。

       生产、使用氨气的车间及贮氨场所应设置氨气泄漏检测报警仪,使用防爆型的通风系统和设备,应至少配备两套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长管式防毒面具、重型防护服等防护器具。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穿防静电工作服,戴橡胶手套。工作场所浓度超标时,操作人员应该佩戴过滤式防毒面具。可能接触液体时,应防止冻伤。

       储罐等压力容器和设备应设置安全阀、压力表、液位计、温度计,并应装有带压力、液位、温度远传记录和报警功能的安全装置,设置整流装置与压力机、动力电源、管线压力、通风设施或相应的吸收装置的联锁装置。重点储罐,需设置紧急切断装置。

       避免与氧化剂、酸类、卤素接触。 

       生产、储存区域应设置安全警示标志。在传送过程中,钢瓶 和容器必须接地和跨接,防止产生静电。搬运时轻装轻卸,防止钢瓶及附件破损。禁止使用电磁起重机和用链绳捆扎,或将瓶阀作为吊运着力点。配备相应品种和数量的消防器材及泄漏应急处理设备。


14.pn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