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以荆楚一域之安全为全国之安全尽责
发生事故总量是衡量安全生产的核心指标,湖北省这项指标持续下降,较大事故量已经降至历史同期最低水平。
2022年,湖北省安全生产形势总体平稳,实现了“一无两降”,无重特大事故,事故总量下降。
湖北省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面落实国务院安委会工作要求,健全工作机制,压实责任链条,强化对策措施,2020年以来湖北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稳定了安全生产总体形势,取得一系列制度成果,不断探索提升安全生产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
高位推动 安全责任体系全覆盖
统筹发展和安全的战略思想,已经深深印刻在湖北先行区建设的实践中。
管好安全生产,关键是“责任人”。如何压紧、压实责任?湖北省探索建设“五方责任”体系,对各级政府领导责任、市县属地责任、部门监管责任、企业主体责任和员工岗位责任,实现全覆盖。
执其规矩,度天下之方圆。高位推动、制度创新,是湖北安全生产专项整治的突出特点。近3年来先后出台《湖北省安全生产党政同责实施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省政府领导安全生产责任的通知》等一系列制度创新,建立健全省政府领导安全生产责任制度。将安全生产纳入党委政府领导同志述职内容,纳入党委全会报告、政府工作报告内容。将安全生产纳入湖北省应急体系“十四五”重点专项规划,融入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各领域全过程。
清单明责、常态履责、失职追责。在落实党政同责中,湖北省严格对较大以上安全生产事故实施一案双查,严肃查处事故背后的失职行为,既追究直接责任人的责任,还追究监管责任和领导责任。
安全生产暗查暗访已常态化、制度化。2022年,省安委会组织7个巡查督查组,对17个市州开展三轮安全生产巡查和三年行动综合督查。
深入贯彻国务院15条硬措施,推动湖北20条铁办法落实。为压实企业主体责任的第一责任,去年,湖北省应急管理厅出台了针对企业主要负责人和全员的安全生产职责清单(简称“两个清单”)。从董事长到操作工,厘清8个岗位层级、72项具体职责,实现生产对象全覆盖、职责具体化,被国务院安委办纳为全国三年行动优秀制度成果。
标本兼治 建立健全长效机制
2020年,国家首次将安全生产整治行动由以往的一年扩展到三年。湖北省结合自身实际,坚持治标与治本结合,强化问题导向和目标导向,制定了全省“2+22+4+4”(2个专题、22个整治、4项行动、4项重点工程)实施方案,增加了13个行业领域(烟花爆竹、民爆物品、特种设备、城镇燃气、工业冶金、校园、医院、油气长输、旅游、商贸成品油、自贸区及海关、地质灾害、军工)专项整治。
短板在哪里,就是发力点,问题在哪里,就是清单目标。整体上,湖北安全生产形势仍处于爬坡过坎的阶段,部分行业历史欠账较多,工矿商贸安全生产基础尚不牢靠。三年来,湖北省克难攻坚,强化源头治理,补短板,强弱项,提升本质安全水平,提出公路危桥改造工程、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工程、危化品企业自动化控制提升工程、工矿商贸基础安全提升4大工程。
自动化控制是提升危化行业本质安全的有效手段。在宜昌高新区长青生物公司重氮化车间,反应器仅可乐瓶大小,“通过微通道技术改造,反应器持液量从过去3000升缩小为0.5升,反应时间从12小时缩短至3秒,杜绝飞温导致事故,而且经营效率还提升了。”
三年来全省涉及“两重点一重大”的生产、储存以及危险工艺的配套装置共有322家,目前已完成自动化改造298家。
为安全承接沿海化工产业转移,省应急管理厅要求新建硝化、重氮化、氯化、氟化、过氧化等5种重点监管危险工艺装置,实现全流程自动化控制,进行微通道和管式反应等连续反应设备适用论证。三年来,449个落后产能项目被拒之门外。
据湖北省危险化学品安全风险监测系统统计,企业数据接入比例100%,45个化工园区建设了智能化管控平台,危化化工行业正朝着更高标准的本质安全提升。
三年前,湖北危桥数量曾是全国第二,多达6000多座,如今成功“摘帽”,危桥变成了便民利民的精品桥;全省疏通消防车道208万平方米,打通消防生命通道;实施“技改提能 制造焕新”行动,推进工业园区、产业集群和新型工业化示范基地整体升级改造,工矿商贸基础安全得到提升。
在兴发集团泰盛公司,笔者看到,“3”类人员责任层层压实,签订安全环保目标管理责任书,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并严格按照责任书进行考核;在湖北宜化化工股份有限公司,推进“四知卡”,经过近四年的摸索从“一责五卡”“一责双卡”“知会卡”最终形成“四知卡”,目前已在全公司49个岗位推广运用。
这是省应急管理厅基于“5高模型”——高风险工艺、高风险物料、高风险人群、高风险场所、高风险作业原理,在全省危险化学品企业中推广“12345”安全管理方法,着力提升企业防控风险的能力水平,探索建立长效机制。
“12345”中的“1”是推进安全标准和作业过程管理融合;“2”推进风险管控和隐患排查预防双重预防线上机制建设;“3”压实企业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作业人员三类人员安全责任;“4”推广“四知卡”,即知岗位风险、知岗位责任、知岗位安全操作规程、知岗位应急处置;“5”种安全管理技术,即全面推行特殊作业全过程视频监控,鼓励引导企业建立健全设备健康管理档案、实施非常规安全作业清单管理、开展安全隐患溯源整改、推广安全风险预知措施。
322家生产企业完成“双重”预防机制数字化建设并有效上线运行,1605家化工和危化品企业11790个岗位建立健全“四知卡”,1339家企业建立健全设备健康管理档案……
同样,治理尾矿库建立长效机制,落实了市、县地方政府领导地下矿山和尾矿库安全包保责任制,明确每座矿山和尾矿库日常安全监管责任主体和责任人员,目前全省81座尾矿库全部建立在线监测系统并与省应急管理厅综合信息平台联网。针对绿松石等复杂开采矿种或重大风险隐患,组织分类分项攻关,编写《湖北省绿松石矿安全开采技术指南》。
制度化标准化,为长效机制奠定基础,3年来围绕安全生产,湖北出台十余部地方法规和地方标准,多项标准成为国家标准。
多措并举 构建大安全大应急框架
安全生产覆盖全域、全产业、全时段、全周期,容不得丝毫闪失,全省上下保持“时时放心不下”的警惕和自觉,推动措施再加力,防线再巩固。
安全治理水平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标志就是不断推动从“被动防御”向“源头治理、主动防控”转型、从“随机安全”向“本质安全”升级、从“传统安全”向“智慧安全”转变、从“局部管控”向“系统治理”突破,着力通过理念、制度、体制、机制、管理手段的改革创新,把安全生产治理的着力点放到源头治理上。
聚焦事前预防转型、综合减灾赋能、应急能力提升、基层基础夯实,这是省应急管理厅提出的重要改革目标。
在多方推动下,湖北省正不断健全完善应急会商研判、联合执法、检查考核等工作机制,“三管三必须”压实行业部门安全责任,明确新业态、交叉领域安全监管责任。完善监测预警、会商研判、预警“叫应”、应急响应、应急避险、紧急救助等工作机制,实现模块化、规范化运转。
应急预案和应急救援能力体系不断完备和提升,以国家华中区域应急救援中心为引领,统筹推进鄂西南、鄂西北、鄂东南3个省级应急救援基地、7个市级救灾物资储备库建设,奋力打造具有强大辐射力的“铁营盘”。
按照党的二十大最新部署和要求,湖北正不断推进完善统一领导指挥体制、综合协调机制、应急平台互联互通建设、资源共建共享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