嘉兴市“三项措施”实现有限空间作业“三有”成效
按照省应急管理厅部署,嘉兴市自2021年11月以来,全面开展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问题整治攻坚行动,扎实推进7个方面和15项具体措施落实落地落细,努力做到有限空间场所“心中有数”、有限空间管理“心中有底”、有限空间作业“心中有谱”,全域实现有限空间作业事故“零发生”。
一、全面排查、清单管理、数字监管,做到有限空间场所“心中有数”。成立由常务副市长为组长,副秘书长、应急管理局局长为副组长,县级政府分管领导为成员的整治领导小组,统筹推进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问题整治攻坚行动。下设工作专班,跟踪指导,定期督查。一是全面排查,围绕地下、地上有限空间和密闭设备3类分类标准,以及中毒、缺氧窒息、易燃易爆3种主要风险,采取企业填报、镇(街道)逐一核查、县级应急部门抽查等三个步骤,做到“应辨尽辨”。全面摸排有限空间工矿企业1673家,有限空间场所24496处,其中地下场所5136处。二是清单管理,制定了《有限空间作业执法清单和风险清单》,梳理了有限空间中毒等9种风险,指导企业做好风险辨识;在应急管理部规定的4项执法内容基础上,细化至8项执法内容,指导各地做好执法检查。全市共检查企业2060家次,发现问题6856个,责令整改556家、停产停业整顿12家、行政处罚11家、罚款金额40.5万元,关停10家。三是数字监管,依托“工业企业安全在线”系统有限空间管理模块,动态跟踪整治情况,全面核实有限空间数量、类型和易出现的安全隐患,强化针对性现场核实、执法,警示牌、作业制度、培训视频、应急演练、安全承诺等5项资料上传完成率100%。
二、加强培训、强化警示、规范管理,做到有限空间管理“心中有底”。明确了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监护人员、作业人员等“线上+线下”专项培训要求,统一有限空间安全责任等6项制度,规范警示牌内容及设置标准,完善辨识管理台账登记要素,确定18家整治试点示范企业。一是加强培训,采取主要负责人对作业审批、通风检测、应急处置等6个方面作出安全承诺的形式,增强企业主要负责人这一“关键少数”对有限空间的安全认识;组织开展网络培训、集中培训、专题培训,提升安全管理人员、监护人员、作业人员等岗位安全技能,累计培训相关人员近2万人次。二是强化警示,在有限空间入口显著位置设置“安全告知牌”,警示无关人员禁入,提示作业人员安全防护;推行污水处理区域封闭化、半封闭化管理,对地面敞开的污水池等池边修筑防护栏,对地下封闭或半封闭有限空间加设盖板、上锁等措施,防止巡检等相关人员意外掉入。三是规范管理,通过指导企业修订安全责任制、操作规程、现场管理等6项制度,完善有限空间管理体系,增强有限空间日常管理。修订《有限空间作业装备清单》,明确配备种类、数量等标准,强化了有限空间区域应急装备配备。将有限空间纳入企业安全风险“四色图”,加强日常隐患排查整治,及时处置闭环,确保设施、装备和防护用品安全、有效、可靠。
三、规范审批、加强演练、专业清淤,做到有限空间作业“心中有谱”。建立周提示、半月会商和定期通报机制,每周对整治汇总分析、提示提醒,累计下发《有限空间作业安全问题整治攻坚提示函》15期;每半月对整治进行部署、会商,先后召开了整治部署会、视频会商会、交流会、培训会等7次,解决了整治有关问题。定期对系统平台涉及有限空间等内容进行通报,发出通报13期。一是规范审批,制定了《嘉兴市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指导手册》,规范了审批流程,强化了相关人员安全职责,突出“先通风、再检测、后作业”原则,明确从作业启动到作业结束10个步骤相关人员的任务分工和安全责任;细化设备设施清洗置换、警戒告知、通风检测、时时监测、现场监护等措施,增强了作业安全性。二是加强演练,指导企业修订完善应急预案、现场处置方案和岗位应急处置卡,开展专项演练、现场处置方案演练,增强四类人员处置能力,完善了应急器材配备,组织开展了应急演练观摩会,累计开展应急演练1677家次。三是专业清淤,依托水务公司、专业施工企业建立了4支专业清淤队伍,推广专业清淤,加强清淤队伍建设,完善专业清淤装备器材、防护用品,提升有限空间作业水平,全市共有200多家重点企业明确了专业清淤意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