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化报9月15日报道:中安联合煤气化装置1号气化炉(SE东方炉)连续安全稳定运行472天,创中国石化气化炉长周期运行新纪录,目前已进入检修阶段。
作为中安联合170万吨/年煤制甲醇及转化烯烃项目的核心装置,该煤气化装置由宁波工程公司负责工程设计及EPC总承包建设,于2019年6月建成投产。该装置荣获2021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二等奖,其所在的中安联合煤制170万吨/年甲醇及转化烯烃项目荣获2020-2021年度国家优质工程金奖、2021年度工程建设项目设计水平评价一等成果、安徽省科技进步二等奖。
中安联合煤气化装置采用中国石化自主知识产权的日投煤1500吨级SE粉煤气化技术,有效解决了安徽本地煤高效气化的技术难题,实现了高熔点、高灰分煤的清洁高效转化,进一步验证了SE粉煤气化技术对复杂煤种的适应性和高温稳定运行能力,为拓展煤化工原料来源提供了重要技术支撑。2023年又在中安联合煤气化装置分两阶段试验生物质掺烧,掺烧比例达到20%,为现有煤气化装置降碳减排开辟了新途径。
早在2008年,宁波工程公司和华东理工大学等单位联合完成日投煤1000吨级SE东方炉粉煤气化技术开发,并实现工业应用。随着研究不断深入,SE东方炉粉煤气化技术逐步提升至1500吨级、2000吨级,并在扬子石化、中安联合、中科炼化、安庆石化等多个项目中成功应用。目前已完成日投煤3000吨级、4000吨级炉型的技术开发和成套技术工艺包编制。运行实践表明,SE东方炉粉煤气化技术具有技术指标先进、运行可靠性高、安全环保性能好等显著优势。
与国内外其他粉煤气化技术相比,SE东方炉粉煤气化技术具备三个突出优势:一是煤种适应性广,操作温度范围宽,可处理高灰熔点煤、高灰分煤、高氯煤等多种煤质,大幅拓宽了气化煤种选择范围;二是技术可靠性高,采用基于先进流场解析的高效气化炉和气化烧嘴技术、成熟且节能的合成气分级净化技术、稳定的煤粉供料与输送系统等,有效保障了装置运行的可靠性;三是采用先进控制理念和方法,使装置具备更优的操作灵活性和环保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