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化学品安全协会欢迎您!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动态综合新闻

做优预防服务 践行制度初衷——精准有效落实新修订的《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

作者:李德洁 来源:中国应急管理 发布时间:2025/07/16

一、准确把握和深刻理解安责险制度核心内涵

建立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以下简称安责险)制度,是党中央、国务院为了加强安全生产社会治理、从我国国情出发确定的一项重要改革政策和法治措施。其初衷和目的是要发挥保险公司参与开展风险评估和事故预防功能,帮助企业提升安全生产水平,防止事故发生。这是推动公共安全治理模式向事前预防转型的必然要求。因此,安责险不仅仅是一个保险产品,更是推进社会治理工作的重要工具之一,是各方共同参与防范化解风险、共享发展成果的有效方式,也是发挥安全生产专业技术机构作用的重要纽带,有着重要的社会稳定器作用。

正是由于安责险制度的性质定位,相关各方应充分认识安责险制度的首要功能是事故预防,其次才是事故赔偿,要高度重视做好事故预防服务工作的特殊重要性。可以说,能否做好事故预防服务,对安责险制度能否存续发展具有决定性意义;能否有效减少事故发生,是衡量事故预防工作成效的唯一标准,也是衡量安责险作为一项改革制度能否成功的唯一标准。

自2016年《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在八大高危行业、领域强制实施安责险制度以来,特别是2021年修订实施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以下简称《安全生产法》)进一步明确实施安责险制度以来,安责险保费规模持续快速增长,年均增幅超过50%。各保险公司积极探索创新,积累了很多行之有效的做法。

中国人民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设立了专门的风险减量部门,制定了安责险事故预防服务管理制度和标准,自主开发了“安全工厂”信息管理平台,该平台建立了各行业隐患排查模板库,开发了线上安全培训、远程视频服务、线上风险评估、智能风控服务等特色功能,能够实现对安责险事故预防服务全过程的线上管理和支持。中国平安财产保险公司针对安责险事故预防服务的流程管理、费用管理和过程支持,分别编制了专项制度;开发了企业宝App,能够为企业提供预约式或自助式隐患排查、风险测评、安全培训、智慧巡检等风控服务。中国太平洋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积极探索通过物联网、传感监测等先进技术实时监控生产现场的关键设备、重要环节的安全状态,做到及时预警。中国人寿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联合清华大学设立了专门的事故预防技术研发平台,以解决生产中“人的不安全行为”为切入点,研发安全生产智能预防系统,通过机器学习和数据分析技术,一线员工认知与解决风险的能力大幅提升,该系统在山东省昌乐县试点期间,实现企业隐患整改及时完成率超过85%。

此外,中国大地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中华联合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等公司也在数字化提升、服务规范制定、事故预防服务机构采购管理等方面开展了深入有效的工作,夯实了预防服务工作的能力资源储备。

这些宝贵经验和成绩,不仅在全国起到了示范引领作用,也为各方下一步继续深入落实预防服务工作、建好用好安责险制度,提供了坚实的底气、信心和决心。

二、全面学习并弄懂吃透安责险有关政策文件

做好安责险工作的信心还来源于坚强有力的政策保障。《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明确要求,加强安全基础保障能力建设,在八大高危行业、领域强制实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制度,切实发挥保险机构参与风险评估和事故预防功能。2021年6月,第三次修改后的《安全生产法》,明确提出“国家鼓励生产经营单位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属于国家规定的高危行业、领域的生产经营单位,应当投保安全生产责任保险”,把安责险制度从中央决策部署转化为法律规定。以上两个重要的政策文件和法律,解决了安责险制度及事故预防服务工作“应当做”的问题。

2017年,为贯彻落实《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推进安全生产领域改革发展的意见》精神,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原保监会、财政部联合印发了《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2019年,应急管理部印发强制性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事故预防技术服务规范》,细化明确了保险公司开展预防服务的内容项目、流程管理等要求,这两个文件解决了事故预防服务工作“怎么做”的问题。

近年来,国务院安委会、应急管理部、金融监管总局等印发了多项安责险有关文件,加大对安责险事故预防服务的推动和监管力度。其中,国务院安委会印发了1项有关文件,即《全国安全生产专项整治三年行动计划》。应急管理部印发了《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事故预防技术服务规范》《应急管理部关于进一步做好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工作的紧急通知》《应急管理部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工作的通知》《应急管理部科技和信息化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关于加快推进省级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信息管理系统建设的通知》《应急管理部关于废止原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印发的〈关于在高危行业推进安全生产责任保险的指导意见〉的通知》等5项安责险专门文件;与财政部联合印发了1项有关文件,即《关于印发〈企业安全生产费用提取和使用管理办法〉的通知》;与金融监管总局等部门联合印发了《关于支持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参保企业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的通知》《关于充分发挥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功能作用 助力全国重大事故隐患专项排查整治2023行动的通知》《关于充分发挥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功能作用 助力安全生产治本攻坚三年行动的通知》《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安监总办〔2017〕140号)等4项安责险专门文件。特别是《安全生产法》修订以后,为了贯彻落实法律要求,应急管理部会同金融监管总局等相关部门对2017年印发的《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进行了配套修订,并于今年3月29日联合印发修订后的《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

修订后的《实施办法》是安责险制度建设的一项重大成果和重要政策突破,对保险公司做好事故预防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提供了务实、具体的工作指引。

为了强化事故预防服务,《实施办法》专门增加“事故预防服务”章节,对保险公司开展预防服务的方式、费用投入和使用、数据建设等都细化了规范要求。其中一个核心点是明确了预防服务费用投入比例要求。保险公司应当保证事故预防服务费用投入,依据相关规定和合同约定,按照不高于安责险实际收取保费的21%投入事故预防服务费用,制定专项预算,据实支出,不得挤占、挪用;各省级应急管理部门可以会同本级相关行业主管部门、国务院保险监督管理机构省级派出机构根据本地区各行业、领域单位特点和被保险人实际,合理制定事故预防服务费用的年度预算目标。

为了适应安责险政策发展的新形势,目前,有关主管部门正在组织对2019年出台的强制性安全生产行业标准《安全生产责任保险事故预防技术服务规范》进行修订。同时,按照金属冶炼、矿山、危险化学品、烟花爆竹4个行业领域分类,分别编制安责险事故预防服务的强制性安全生产行业标准。这5项标准作为一套母子标准体系,将为后续保险公司开展事故预防服务提供更具可操作性的标准规范,并与有关法律和文件共同构成了较为完善、完整的安责险制度政策框架体系,描绘了健全安责险制度的新蓝图,为安责险持续优化发展提供了基础保障和方向指引。

三、深入有效落实安责险事故预防服务

工作要求

做好事故预防工作,需要全面系统掌握安责险政策文件,特别要深入学习最新修订出台的《实施办法》,了解其中的政策依据和精神实质,重点吃准、吃透与自身业务相关的政策要求,在工作实践中运用好、落实好《实施办法》等各项政策要求。

一是引导保险公司转变经营思想理念,积极主动加强预防服务,逐渐培育提升风险管理核心能力。通过加强培训、严格监管、改革保险公司内部绩效管理机制等多层次发力,引导保险公司正确认识、理解安责险制度的设立初衷,充分认识预防服务对安责险制度的决定性意义,以及开展预防服务对于提升公司承保能力、降低赔付、提高安责险业务经营效益的重要价值,真正把减赔降损作为开展预防服务的根本目的,把预防服务当作开拓市场的竞争利器,将其培育成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二是研究推动预防服务内容和组织实施方式的创新。推动建立安责险事故预防服务三方合作机制,充分发挥第三方机构的管理协调作用,利用保险机制纽带,有机整合各类安全生产资源,撬动各类安全技术服务机构和各个方面广泛参与、协同联动、共建共治的多元力量。聚焦影响区域安全的重点行业领域、重点场所、重点设施、重点问题,推动预防服务有序规划,将预防服务从单次和零散的隐患排查服务、教育培训服务等传统服务项目,转型升级为驻店式、教导式服务,特别是为地理位置相近的中小微企业开展全天候、全过程服务,强化风险集中管控、集中演练、集中培训,放大中小微保单的规模经济效应,助力企业安全生产全生命周期管理,实现预防服务转型升级和提质增效。

三是探索推动事故预防服务监管方式创新。利用信息化手段对保险公司开展事故预防服务情况进行在线监测管理。尽快建立和深入实施安责险事故预防服务评估制度,引导企业选择服务质量高的保险公司投保。

四是发现和培育优质的预防服务机构。建立预防服务机构能力评价标准,推动建立安责险事故预防服务市场的优胜劣汰机制,使得技术能力强、服务质量高、市场反馈好的机构能够承担更多预防服务业务,为优质机构脱颖而出创造良好环境。支持预防服务机构培养壮大专业人才队伍,提升服务能力和水平。

五是充分发挥保险机制的引导和杠杆作用,深挖安责险的增信功能,带动创新建立安全信用机制和安全金融机制,形成保险工具与其他金融工具、财政手段相配合的多元化安全投入来源,提升广大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的内生动力。

综上,安责险制度建设是一项系统工程,需要用做优做实预防服务的务实行动来守护这项制度的初心使命,需要政府、市场主体、第三方组织等多方协同努力,从完善配套法规标准、优化市场环境、加强市场主体建设等多个层面综合发力,共同浇灌安责险制度之花,将其培育成为保险业参与社会治理的制度范本,在助力防范化解重大安全风险方面发挥独特的保险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