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化学品安全协会欢迎您!

专业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动态专业知识

变更管理不能有效实施的七个原因

作者:范志涛 来源:中国化学品安全协会 发布时间:2025/05/15

       变更是生产过程不可避免的工作,但因变更引起的事故不在少数,因此变更的风险较大。随着监管部门的要求,各企业的对变更管理有了认识,也开始了变更的规范管理。但是仍有不少企业的变更管理不能有效实施,原因有哪些呢?笔者根据个人经验,供大家参考。

       一、变更管理职责和程序不清。变更管理制度不能落地,公司部门职责不清,形成两层皮现象。人员不清楚变更如何发起,需要开展哪些步骤和程序,无规章可依。

       二、变更风险辨识能力不足。不掌握风险辨识评估的工具,仅靠头脑风暴法,无法彻底识别变更风险。参加风险辩识人员单一、人员专业能力不足,也无法彻底识别变更可能引发问题的风险,变更有时涉及若干专业,某一两个专业不能对全部风险辨识、评估清楚。

       三、领导不重视。对于变更的一些程序,有些领导认为麻烦、没有必要。领导的不重视,导致了变更没有了生存的环境。甚至是领导自己长官意识,随意变更,这样公司变更肯定会有问题。

       四、人员对变更管理不理解。尤其在一些中小企业,经验主义和冒险主义严重,对变更的要求和作用不理解,认为是啰嗦、找费事儿,全凭热情、经验去进行技术改造,所以往往出现瞎子治好了又成了聋子。

       五、不清楚变更后信息传达和培训、验收闭环管理。变更后,风险管控措施没有落实或落实不到位。例如,操作规程的修改、变更内容的培训、变更安全信息的告知等。变更完成后,没有验收,更新图纸、安全生茶信息清单等归档材料。如果仍然按照变更前进行操作,岂不是驴唇不对马嘴,刻舟求剑,不出事故是不正常的。

       六、风险意识淡薄。没有理解管安全就是管风险的核心理念,经验主义对变更中存在风险不以为然,或者根本就不知道会有风险。

       七、变更资料繁琐,不便实施。有些企业,照抄3034附件、或者其他企业的变更表格,签字一大堆、表格一大堆、文件一大摞,让人望而生畏。变更三个要素,一是方案内容和风险评估,二是审批,三是培训、验收等闭环工作。在此基础上,其他要求可以根据企业实际情况设置,不必东施效颦。结合公司日常管理惯例,适合自己企业实际情况为佳,不可照搬、照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