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化学品安全协会欢迎您!

专业知识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动态专业知识

做好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管的十个关键

来源:安全猫联盟 发布时间:2025/01/07

       在化工生产与储存等相关领域,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犹如一颗颗“不定时炸弹”,其管理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一旦管控失当,可能引发灾难性的事故,对生命、财产和环境造成难以估量的损失。依据《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监督管理暂行规定》,深入探讨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的关键要点与要求,确保重大危险源处于严密、有效的管控之下,最大程度降低事故风险。

       一、构建严密监控体系

       生产经营单位需依据重大危险源的实际状况,构建全方位、多层次的安全监测监控体系。对于一级或二级重大危险源,应配备具备紧急停车功能的系统,以应对突发紧急情况,实现快速响应与处置,如同为危险区域设置了一道“紧急制动阀”。同时,安全监测监控系统的数据记录至关重要,电子数据的保存时间不少于 30 天,为事故分析、风险评估等提供数据支撑与追溯依据,犹如飞机的“黑匣子”,忠实记录运行过程中的关键信息。

       二、健全管理制度

       危险化学品单位务必建立完善且契合实际的重大危险源安全管理规章制度与操作规程。通过严谨的定量风险评价确定个人和社会风险值,并严格与规定的可容许风险限值标准比对。一旦发现风险值超标,必须迅速启动降低风险措施,如优化工艺、增设防护设施等,确保风险始终处于可控范围,就像为危险化学品管理划定了清晰的“安全红线”。

       三、强化设备维护保养

       安全设施与监测监控系统是重大危险源管理的核心“武器”。按照国家相关规定,定期对其检测、检验,并开展经常性维护保养,是确保这些“武器”始终锋利有效的关键。详细记录维护保养与检测过程,相关人员签字确认,实现责任追溯与管理闭环,如同为设备建立了详细的“健康档案”,确保其稳定可靠运行。

01.png

       四、消除事故隐患

       明确重大危险源中关键装置、重点部位的责任人或责任机构,是实现精准管理与高效执行的前提。定期深入检查安全生产状况,及时发现并消除事故隐患。对于难以立即排除的隐患,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理方案,明确整改措施、责任主体、资金来源、时间节点和应急预案,确保隐患排查治理工作有序、高效推进,如同给重大危险源管理安装了“故障预警雷达”,及时发现并排除潜在风险。

       五、深化安全培训

       针对重大危险源的管理和操作岗位人员开展系统的安全操作技能培训,是筑牢安全防线的基石。培训内容涵盖重大危险源的危险特性、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以及应急处置措施等,使岗位人员不仅熟悉本职工作的操作规范,更能在紧急情况下迅速、准确地应对,成为危险化学品管理的“安全卫士”。

       六、设置警示标志

       在重大危险源所在场所显著位置设置安全警示标志,是对潜在危险的直观警示与提醒。清晰写明紧急情况下的应急处置办法,并以恰当方式将可能发生的事故后果和应急措施等信息传达给周边可能受影响的单位、区域及人员,实现信息共享与协同应对,如同在危险区域周围竖起了醒目的“安全盾牌”。

       七、完善应急预案与装备

       依法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建立应急救援组织或配备专业救援人员,是应对突发事故的关键举措。配备充足且适配的防护装备、应急救援器材、设备和物资,并确保其完好率与便捷可用性,是实施有效救援的物质基础。对于涉及特定危险化学品的重大危险源,如吸入性有毒有害气体、剧毒气体、易燃易爆气体或液体蒸气等,针对性地配备便携式检测设备、空气呼吸器、化学防护服、堵漏器材等应急装备,为应急救援人员提供全方位的安全防护与高效救援能力,如同为救援行动配备了精良的“作战装备”。

02.png

       八、推进应急演练与评估

       制定重大危险源事故应急预案演练计划并严格执行,是检验和提升应急处置能力的有效途径。对专项应急预案每年至少演练一次,现场处置方案每半年至少演练一次,确保应急响应的及时性与准确性。演练结束后,及时对应急预案演练效果进行全面评估,撰写详细的评估报告,深入分析存在的问题并提出针对性的修订意见,及时完善应急预案,实现应急管理能力的持续提升与优化,如同通过实战演练不断磨砺应急救援的“宝剑”。

       九、规范重大危险源档案管理

       对辨识确认的重大危险源及时、逐项登记建档,是实现规范化、科学化管理的基础。重大危险源档案涵盖丰富且详实的文件资料,包括辨识分级记录、基本特征表、化学品安全技术说明书、区域位置图、平面布置图、工艺流程图、设备一览表、安全管理规章制度、操作规程、监测监控系统资料、事故应急预案及相关评审、演练文件、安全评估或评价报告、责任人与责任机构信息、警示标志设置情况等,为全面了解、精准管理重大危险源提供了完整的“信息库”。

       十、落实重大危险源备案制度

       危险化学品单位在完成重大危险源安全评估或评价报告后 15 日内,需填写备案申请表并报送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备案。各级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按照规定对备案材料进行逐级报送与管理,实现重大危险源信息的层级传递与集中监管。当重大危险源出现重大变化时,及时更新档案并重新备案;新建、改建和扩建危险化学品建设项目时,在竣工验收前完成重大危险源相关管理工作并备案,确保监管信息的实时性与准确性,如同为重大危险源管理构建了一张严密的“信息网”。

       危险化学品重大危险源管理是一项复杂、系统且长期的工作,需要生产经营单位从监控体系、管理制度、设备保养、隐患消除、人员培训、警示标志、应急预案与装备、演练评估、档案管理到备案制度等多个维度全面发力,构建起全方位、多层次、立体化的管理体系,才能确保重大危险源的安全运行,守护人民生命财产安全与生态环境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