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化学品安全协会欢迎您!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动态综合新闻

浙江:在韧性发展中创造多个“第一”

作者:孟晶 来源:中国化工报 发布时间:2024/12/12

       新中国成立75年来,凭借“一张蓝图绘到底”的韧劲,“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拼劲,敢打头阵、勇当先锋、争当尖兵的闯劲,缺地、缺煤、少气、贫油的浙江省,不仅以2023年石化化工行业规上企业16624亿元的工业总产值排名全国第三,更成就了诸多细分领域的排头兵。

       如今占全省规上工业比重15.8%的浙江化工行业,其实1949年时总产值仅62万元,在全省工业总产值中占比仅0.1%。

       新中国成立后,浙江对省内化工企业进行整顿、合并、改造,实行公私合营,由政府主导投建了部分化工厂。这使得全省化工总产值在1957年时增加到2872万元。

       1958年,浙江正式将化学工业作为工业中的正式门类,无机化工、基本有机化工、化肥、农药、涂料、橡胶加工、塑料等产业此后不断取得突破。1966年,浙江化工业总产值达到2.533亿元,步入良性发展轨道。

       在经历了十年波折期后,浙江求真务实、诚信和谐、开放图强的本色得以显现,浙江化工业也在韧性发展中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属于自己的“第一”。

       在不产一滴油的浙江,诞生了国内第一家完全炼制进口原油的企业——始建于1975年的浙江炼油厂;第一个完全炼制进口原油的装置——1978年元旦投产的250万吨/年炼油装置,浙江的炼油工业由此起步。2010年4月,中石化镇海炼化100万吨/年大乙烯项目正式建成投产,浙江的乙烯工业由此开篇。从此,浙江在石化中下游系列产品延伸开发方面加速取得突破。

       如今,聚焦油气全产业链的浙江早已实现了“无中生油”“聚气发展”,建成了全球最大的石化基地,打造了国内最大的能源和战略资源保障基地,发布了全球首个以人民币计价的低硫燃料油价格指数,构筑了国内最为活跃的油气产业发展高地。

       在民营经济最为活跃的浙江,民营化企支撑了染料、农药、颜料、涂料、氟化工等各类化学品产量和规模的大幅提高,改变了浙江化工行业以支农和基础化工为主体的传统格局。如今,这些民营企业早已成为化工行业新质生产力的典型代表。在精细化工领域,突破不对称合成薄荷醇创新工艺,从而拥有从柠檬醛到薄荷醇的核心产业链,补齐国内香料产业链短板的是浙江民营企业新和成;在新材料领域,完美结合现代无机化学和有机化学的金属有机框架(MOF)材料已成未来竞争高地,在全球第二个实现规模化生产技术开发重大突破的是浙江民营企业蓝廷新能源科技;在生物化工领域,正在建设重要生物基平台化合物5-羟甲基糠醛(HMF)的全球首条万吨级生产线的是浙江民营企业糖能科技……

       以占全国1%的土地、3%的用水量、4.7%的人口、5%的能源消耗量创造了6.5%的国内生产总值(GDP)的浙江,早已成为美丽中国建设的先行样板。浙江不仅是首个探索全域“无废城市”建设、发布“无废指数”的省份,浙江化工行业更是为“无废”建设提供了样本。在全国首批“无废”典型案例中,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减量循环+数字监管”石化产业无废园区模式,为石化产业园区固体废物治理提供了新思路;桐昆集团的化纤行业全过程减废降碳无废生产模式,为产业链协同固体废物治理提供了新方法。以废塑料回收加工利用为核心的“蓝色循环”海洋塑料废弃物治理项目,更是引起了国际上的高度关注,荣获了联合国的“地球卫士”奖。

       在数字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50%的浙江,产业大脑、“未来工厂”已经不是新鲜事。以数据开发利用为引擎,促使生产要素实现创新性配置,进而催生新产业、新模式、新动能,让浙江化工企业走上了生产要素高效协同、产业深度转型升级的增长路径。作为浙江省第一个上线运行的产业大脑,化工产业大脑在重点解决产业上下游协同程度低、资源配置效率低,以及提升产业上下游资源利用效率等方面的效果已经十分显著。在浙江省“未来工厂”和国家级智能制造示范工厂的带动下,浙江化工企业不断在数字化设计、智能化生产、数字化管理、绿色化生产、安全化管控、网络化协同、个性化定制、服务化延伸等场景中进行应用探索,并成为企业提质发展的“秘钥”。

       在“创新浙江”“数字浙江”“美丽浙江”的建设中,化工行业以提升面向未来竞争力的浙江实践,奔涌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