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化学品安全协会欢迎您!

综合新闻
当前位置:首页行业动态综合新闻

浙江卫视发布丨中试平台疏通创新堵点 浙江探索新质生产力转化新路径

来源:蓝新网 发布时间:2024/10/17

       绍兴上虞区是全省新材料企业集聚区,当地首创建设了国内首个新材料领域市场化运营的中试平台,通过加快行业共性技术平台建设,培育发展新质生产力。今天的《决战四季度 夺取全年胜》,一起走进上虞,看当地如何以改革之力,推动优势产业全年高质量发展。

       这几天,来自苏州的吴健创业团队,终于在杭州湾上虞经开区,迎来了属于自己的开工典礼——浙江湃氪新材料公司开工。

       浙江湃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 健:感觉就是身上的任务更重,松一口气再紧一口气。

       此前,在中国科学院苏州纳米所工作多年的吴健完成了聚醚酮酮材料研发。这款新材料,可以广泛应用于半导体基板制造、宽体客机复合材料等新领域,目前国内只能靠高价进口。但由于缺少中试,新技术一直被吴健放在身边的小瓶子里,无法转化。

       浙江湃氪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 吴 健:除了长三角,我当时在江苏沿江都找过好几个城市,甚至远的找到青岛。在当时的背景下,这样一个实验室刚出来的项目,国内没有首次工艺的情况下,遇到了很多难落地的障碍。

       中试,是指新产品大规模量产前的小规模试产,而大规模中试基地的建设,此前在国内尚无先例。在上虞,有着146家新材料企业,为了提升大伙儿的中试效率,当地积极对接中国科学院控股有限公司合作,共建新材料中试基地。

       然而新材料项目的中试涉及环保、应急等10多个部门19项审批。审批流程不减下来,项目转化的速度就提不上去。

       国科(浙江)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副总经理 张 涵:在这个时候,我们做了什么样的改革去压缩了审批时间?把多个部门的串联式的,不同批次的审批,融合到一次会议里边。通过一次专家评审,能够解决掉我们前面入园立项的所有工作。

       在最新制成的这张审批流程图上,原来耗时最长的项目设立审查等9大行政审批项目,改为由权威专家参与的项目可研报告制度。

       这是国庆后,当地举行的首次专家评审会,坐在吴健对面的三位技术专家,都是从政府指定的百名专家库中随机抽取而来的。安全专家倪伟中的问题,就涉及新材料在中试过程中的安全稳定性,以及对周边环境的影响。吴健的回答,将直接影响到应急、环保两大部门的审批结果。

       国科(浙江)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安全总监 倪伟中:三个专家还是得到政府比较认可的专家,而且我们可研报告审核过之后,他们修改了以后,直接发到每一个相关部门的。有准备,这样就快了。

       专家组前置出具的审查报告,成为职能部门审批的重要参考,大大提高审批的效率。在前期试点的基础上,上虞制定出台全国首个中试项目全周期管理办法。最终,传统19项审批流程减为8项,一改以前需要创业者一家家部门跑的难题。照这个进度,吴健的湃氪新材料公司年内就可以完成10吨级中试装置建设。

0.png

       国科(浙江)新材料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 赵 伟:确确实实把中国科学院各个院所在化工新材料里边的这些最新的实验室成果,去完成我们中试实验的要求。另一方面的话,也可以和地方产业形成很好的结合。

       用改革之力,打通技术转化的堵点。在基地大屏幕上,17款正在进行的中试项目中,除了“中字头”的科研院所核心团队,还有来自中化蓝天、传化化学等行业龙头,包括新型催化剂、高纯树脂、新型抗菌剂等新材料,有近三分之一的项目面向解决国家“卡脖子”技术。

       绍兴市上虞区经信局党委副书记 葛淑芬:以中试基地为平台,重点推进先进材料产业发展,加速化工集聚区调整扩容,谋划打造国家级高端电子化学品基地。主攻先进材料产业链上的优质项目和配套项目,来推进我们整个产业的发展。

       进入四季度,我省将继续积极推动“卡脖子”新材料产品攻关和推广应用,支持一批重点新材料产品的初期市场拓展。目标到2027年,全省新材料产业产值规模力争突破1.68万亿元。